首页 > 安全生产 > 工作落实

日疏铁发[2024]17号-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24/06/07 17:05:01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铁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不断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提高隐患排查治理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33000-2016

《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 2883—2016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

《铁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国铁安监规〔20239)

、职责

1.公司主要负责人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包括:全面负责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制定和运行,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明确涉及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与责任;保障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所需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负责本实施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

2.公司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督促代维单位对隐患排查、治理整改、控制措施和持续改进,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隐患治理情况,并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3.公司分管业务的副总经理主要职责包括: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故隐患进行督促排查整改、监督落实的组织实施。

4.公司运维安全部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的牵头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统筹协调工作;负责对各部室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代建单位编制铁路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汇总、评估,监督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定期向企业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汇报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进展情况;并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过程进行监督、考核等工作

5.公司各部室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治理、整改落实、控制措施的审核、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隐患分级与分类

(一)隐患分级

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

指除重大隐患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

危害和治理难度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铁路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

隐患排查

代维单位依据标准规范要求,编制铁路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依据基础相关内容要求,编制基础管理类排查清单。

代维单位根据隐患排查清单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

隐患排查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隐患排查工作与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挂钩。

(一)日常隐患排查

代维单位组织人员实行巡回检查,代维管理人员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检查;其他岗位员工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进行检查。排查周期为日检或周检,具体排查周期结合各自实际确定。

(二)专业性隐患排查

专业性隐患排查,由代维单位组织本单位、本专业人员实施。代维单位根据实际对本单位所有专业进行年度覆盖一次。专业性检查包括但不限于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安全生产投入及使用等。

综合性隐患排查

综合性隐患排查由代维单位组织实施,排查周期为每季度一次。

六、隐患建档

按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方式,代维单位排查出的所有隐患必须建立隐患档案,重大事故隐患应“一事一档”。隐患档案一般包括: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整改回执单、隐患整改方案、隐患整改影像资料等相关材料。同时要及时组织存在事故隐患的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并跟踪监控整改过程,做好相关记录、存档、上报等工作。

、隐患整改

(一)隐患治理要求

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隐患治理应做到方法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应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二)隐患治理流程

事故隐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存在事故隐患,谁负责监控治理”、“谁检查,谁验证”的原则,由隐患存在单位组织整改,并做好隐患防范监控措施及相关台账记录、整改报验等工作。

在每次隐患排查结束后,应将隐患名称、存在位置、具体隐患、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要求等信息进行记录,并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对整改意见、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隐患存在单位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在对隐患存在原因进行分析基础上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隐患整改通知单下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完成情况进行复查。

1.一般事故隐患治理。

判定属于一般事故隐患的代维单位负责组织整改。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跟踪、复查;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及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能保证安全的,应采取停止作业、停工、停产等措施。

2.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判定属于重大事故隐患的,责任单位负责人、运维安全部及时向安委会报告,及时组织评估,并向隐患排查安委会组长报告。评估报告书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隐患责任单位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隐患治理方案。

(三)隐患治理经费的落实。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经费从安全生产专项费用中支出,公司财务应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四)安全措施和应急。

1.在隐患治理过程中,负责整改的单位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在排除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

2.对一时无法整改到位的,要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报公司备案。